《我的父親母親》 
 這個是北京某著名雜誌的一個攝影記者焦波的攝影作品...
與你一起分享


1978年我為爹娘拍下了第一張闔影。這一年,他們已是60
多歲的老人了


1983年,村裏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,家裏第一次打了這麼多糧食,爹娘沒白沒黑地忙活著。這是我在報紙上發表的第一張照片,因署名後邊帶著攝影二字,爹娘便以為我的水準不再是照相,而已成為攝影



吵架



爹娘的午睡。按魯中山區人民的習俗,爹娘通腿而眠,不論住在什麼地方,都保持著這一習慣


爹是我家第三代木匠,開了幾十年棺材鋪,文革前剩下這一口棺材。他對娘說:你跟著我受了一輩子苦,這口厚棺材你就佔了吧,俺再做口薄的自己佔。對此,娘十分滿足。逢人便說:俺沒白跟當木匠的過一輩子。



對爹的旨意,娘言聽計從,儘管有時不情願;男在前,女在後,爹在任何時候都是唱主角



6歲纏腳,趾甲長成了蝸牛的樣子,爹常為她修剪。


7月4日是爹娘結婚68周年紀念日,娘給爹擦洗了全身,又給他剪腳趾甲。兩個老人要乾乾淨淨地度過這一天


娘生了爹的氣,病倒了,在打吊瓶的那幾天,爹又燒水又燒飯,格外勤快


一生相扶持,還是老夫妻



爹娘到了北京,先看天安門廣場。廣場好大喲!比俺好幾個村子還大哩。
爹說。



爺爺一輩子沒上過泰山,爹抱著爺爺的畫像爬上了泰山極頂
……



這株泰山腳下的漢柏,已生長了兩千多年了,稱為漢柏第一
。爹娘圍著樹看了又看



在家照料爹娘生活的外甥給爹娘買了一台大彩電,每天爹一睜眼就打開,聽個聲,看個彩。


你不吃,給小貓吃了。為給我兒子喂飯,娘使盡了法子。


娘,還下地嗎?去,人活著,不幹活幹啥!平平凡凡的娘啊,您是兒子心中一尊至高無上的生命雕像 


正月十五娘病重,肺氣腫、房顫、肺腦以及帶狀皰疹折磨得她失去了理智。爹執意要把她接回家:我伺候她幾天,即使她走了我心裏也好受。”  

正月十八,娘病危,醫生說娘再有2個小時就要走了,家裏人趕忙給她穿上壽衣、搭好靈床,鄰居也趕來為她送行。第二天,娘又慢慢醒過來了。 



於是又把娘送到醫院,輸液輸血輸氧,用盡了法子 



春暖花開的時候,
娘又奇跡般地站了起來



家裏來客人了,娘到街上換豆腐。1斤豆子換2斤豆腐是多少看來 
的規矩。到了過年過節,家裏用的豆腐多了,爹娘便捨不得換,搭把力氣磨豆漿自己做。


絞臉是一種古老的美容方式:在要絞臉的女人臉上抹上石灰,美容師咬著打交的絲線的另兩端在抹著石灰的臉上絞來絞去,一會兒,汗毛被拔光,眉毛修得齊整,臉上也光滑、白凈多了。娘說,她出嫁前,也絞過臉,那叫開臉。她一生中也就美容了那麼一回。

晶晶倒在地上碰著了頭,娘一邊給孩子捋頭髮,一邊用嘴在孩子頭上吸一口氣,再轉過身去把嘴裏的氣吐出來,口中念道:回來吧!回來吧!揪揪毛,嚇不著。這是傳統的叫魂方法。家鄉有種說法,孩子受了驚嚇,會把魂丟了。  

 

烈日 

 

每次我離家時,都不讓娘送,娘也答應不送,但到了村頭,一回頭,娘往往就跟在身後。

 

 

 

每年春天,娘都把壽衣拿出來曬一曬。家鄉有種說法,多曬壽衣,人會長壽的。  



娘說最喜歡這張照片。問她為什麼喜歡,她道不出個子丑寅卯來,說就看著好,一家人挺和睦的

  

 

 

85大壽,我和姐姐給娘買來一個大蛋糕,還插上了紅紅綠綠的生日蠟燭。娘一邊吹蠟燭,一邊說:年輕時俺燈能吹滅,火能吹著,現在老了,沒牙了,嘴直漏風。”   

我兒子的第一步,是在娘的攙扶下開始的。這張照片拍於1978年。 

爹娘從北京剪綵回家以後,於1999年元旦照了這張闔影。  




爹娘從北京剪綵回家以後,於1999年元旦照了這張闔影。 



正月初六,爹去醫院看望娘,一進門就抹眼淚:這是咱結婚68年來第一次不再一塊過年啊!”  



隔代親,隔代情!”“八十老翁賽頑童。” 



老姥爺,你往前門掃,我往後門掃,看誰掃得快!重外甥女和爹比賽掃雪 



兒子長大了,上大學期間回老家,非要推娘在村裏轉轉。娘直樂呵:坐在俺孫子的小鐵車上,比坐小轎車還舒服 




兒子考上了北大研究生。臨走時,娘拉著她孫子的手,囑咐了一遍又一遍 



孩子長到一定年齡,在擇定的日子裏,穿上紅衣服,懷抱一隻紅公雞,坐到一口蓋著紅布的鬥上,吃百家飯,再戴上一串銅錢,這叫開鎖。娘說,開了鎖的孩子格外聰明  



娘包大包子,葷的素的包成不同形狀,願意吃哪一種,一看就分辨明白 



寧靜的小院,寧靜的家。讀過幾年私塾的爹對此常有感慨,他不知從哪兒學來兩句詩,持在嘴邊上:鳳戀帝王不長久,燕住尋常百姓家。  



這個與沂蒙山毗鄰的小山村是我的故鄉。爹娘出生在同一個村,一個村東,一個村西,結婚前卻誰也不認識誰  



這是爹曾上過4年學的學堂,他在這裡念完了《論語》,便跟爺爺學木匠營生了。比爹晚幾年在這裡上學的小夥伴們也已進入暮年,這裡是他們每天必到的地方,夏天乘涼,冬天曬太陽,論說著家長裏短,點評著村裏村外的新聞” 

 

爹在錛木頭,我要拍一張照片,娘走過來,站在那裏。娘,你站在那裏不好看。”“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apau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